哺乳了還需要擠奶嗎?

這裡舉出常見的三個例子說明

可能情形一:
哺乳之餘,乳房仍感到腫脹或刺痛,表示目前奶量超過寶寶喝奶的量,建議媽媽這時擠出少許奶水,舒服就好。這時擠奶的目的是舒緩脹痛,所以不用刻意擠出許多奶水,以自己主觀感受為主,覺得脹痛改善即可停止。也許初期奶量較大的時間需要頻繁擠奶,等到供需平衡之後就不用頻繁擠出奶水了。
臨床上常見狀況是媽媽感到乳房脹痛,就認真擠出很多奶水,把乳房擠軟才停止,這會讓奶水持續增加,所以奶量居高不下,很難達到供需平衡。

可能情形二:
依照寶寶需求哺乳的情況下,寶寶排泄量不如預期,這時要請媽媽在哺乳之餘,額外擠出奶水餵給寶寶吃,直到寶寶排泄狀況與體重增加穩定為止。這比較容易發生在晚期早產兒、出生體重較輕或是吸吮狀況不良的寶寶身上,請家長務必盡快尋求協助,將哺乳擠乳狀況調整好,並持續追蹤到穩定為止。

可能情形三:
如果媽媽和寶寶哺乳已經很順利,已經供需平衡很享受哺乳的狀況下,會請媽媽在回到職場前兩週開始擠奶,建立自己的母乳庫。通常供需平衡時不容易擠出大量奶水,一次擠出15-60毫升是很合理的,通常一天儲存50-100毫升,可以存夠兩週後回到職場的儲備奶量。

當然還有其他狀況需要擠出奶水,但原理都是類似的。希望這三個例子可以讓家長充分理解供需平衡的實際作法^_^

Scroll to Top